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文化

曹操《奏上九酝酒法》:中国历史上关于酿酒方法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07  浏览次数:2899
核心提示:(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本文编辑撰稿:毛国兵 编者按:曹操一生与酒结缘很深,曹操曾向汉献帝上表,制定禁酒令。这虽与曹操善饮的真性情有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本文编辑撰稿:毛国兵

   编者按:曹操一生与酒结缘很深,曹操曾向汉献帝上表,制定禁酒令。这虽与曹操善饮的真性情有悖,却是出于国计民生的大局而为。而且曹操不但善饮,还是一位好酒的发现者和推荐者。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迎自长安东逃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并向汉献帝献上了“九酝酒法”。这一古老的酿酒方法被收录在北魏人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曰《奏上九酝酒法》。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酿酒方法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奏上九酝酒法

【题解】

曹操呈上的一篇关于酿酒法的奏折。

【原文】

臣县故令南阳郭芝①,有九酝春酒。法用面三十斤②,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粬(qū),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lù)去麹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③,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④。今谨上献。(《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文选南都赋》注引《魏武集》)

【注释】

①臣县故令:指的是曹操故乡谯县(今安徽亳州)以前的县令南阳(今河南南阳)人郭芝。

②面:疑似误用,应作“曲”,酒药的意思。

③曰譬诸虫,虽久多完:据说可以去除害虫,即便放置很久,质量大多完好。

④差甘易饮,不病:清甜易饮,不易生病。

【精要简介】

曹操所献的酿酒法是用三十斤面(汉朝时期,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五石活水(每旦约是一百斤),在腊月二日这天清曲,正月解冻之后漉去渣滓,用上好的稻米酿造。三天一次,每一次下一斛米,九次便能够酿成九酝春酒。如果感觉有苦味,可以再多来一次。

如此酿出来的酒清甜易饮,不易生病。

那么,“九酝春酒”的酿造工艺是否发源于南阳呢?为此,笔者亲自采访者河南省知名学者、河南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供职于中共原阳县委宣传部,现任原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原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阳县文化局原局长、原阳县文联原主席赵光领先生。

赵光领先生说:东汉中期的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所著的《南都赋》在记载南都(南阳郡)特产时这样写道:“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张衡是南阳郡人,卒于顺帝永和四年(139年),活了62岁。其《南都赋》中的“九酝酒”,与郭芝传于曹操的“九酝春酒”酿酒法应是一脉相承。由此可见,早在东汉中期,南阳“九酝春酒”就已有之,并且是南阳的一种地方特产。照此说,南阳应是“九酝春酒”的发源地。

(本文编辑毛国兵:知名编辑;现任清廉中国网、日报头条、河南电视台《都市产经报道》、京视网手机台公共频道编辑;《聊斋志异》出版编撰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北京电视台、中国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济调查杂志社、中国科技投资杂志、中国商界杂志社;思特雅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MB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交叉学科CD-MBA工商管理硕士、河南工程学院市场营销学士、河南农业大学法学学士、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士;贵州曹台酒业秘书长、河南曹台生物科技秘书长;贵州省仁怀市酒协理事;国家高级信用管理师、品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双创导师、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品牌强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韶山市东方红联谊会中华毛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原阳毛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华出版促进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管,清廉编辑部主办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181,国内统一刊号CN10-1152/D。 京ICP备20027670号-1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清廉网 (c)2009-2020 清廉网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