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网讯(支伟 孟庆伟):龙江六月反腐录:七名官员落马,三人受处分
铁腕纪律助力振兴发展,刀锋内敛,铁律显威,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以“零容忍”的姿态,在六月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
2025年6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通报,引发广泛关注:黑龙江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于宏成为黑龙江六月反腐行动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这只是黑龙江反腐工作的一个侧面。同月,牡丹江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吉舜亦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加上此前已被查处的牡丹江市原副市长齐忠彦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彬,这座东北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政治生态净化。
数字背后的反腐力度
六月反腐消息密集发布。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数据,仅6月24日一天,全国就有七名领导干部被查,三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黑龙江省占据重要位置。被查官员涉及多个领域:除了于宏、孙吉舜,还包括青海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孙立明、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一级巡视员郑建新等。
不少官员呈现“主动投案”的特点,显示出反腐震慑效果的持续发酵。
在处分方面,同样展现了坚定的力度:贵州省安顺市委原一级巡视员徐德祥被开除党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陈波被“双开”;江西省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劲涛被“双开”并终止党代会代表资格。这些处分通报措辞严峻,均指出他们“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彰显了严字当头的强烈信号。
“三化建设”的制度之笼
黑龙江反腐成果的取得,非一日之功。2025年3月,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启动了“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边学文在动员会上强调: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三化”建设的意义,坚持问题导向,以关键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的提升。6月9日,省纪委常委会专题学习新修订的《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边学文再次要求将法治精神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真学真懂真会真用”成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的行动准则,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视频培训深化纪法素养。制度的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年初召开的省纪委四次全会上,黑龙江已经明确了2025年的反腐路线:坚持存量增量一起查、贪贿渎职一起查、受贿行贿一起查、受骗行骗一起查、境内境外一起查的“五个一起查”方针,形成了全链条的打击态势。
抓大不放小的监督格局
黑龙江纪委监委的监督网络既聚焦关键少数,也对群众身边的“蝇贪”严格查处。高层反腐持续加力:除了于宏、孙吉舜外,5月22日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党委书记赵广民被查;去年被查的绥化市原市长张子林今年初被“双开”并在全省通报,作为“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这些案件形成了持续的震慑。基层“四风”问题露头就打:6月1日,省纪委监委通报鹤岗市地方煤矿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杨昆尧、宗刚在值班室聚餐饮酒问题。尽管只是科员,两人仍被严肃处理——政务记过和党内警告处分,体现了作风建设无小事的原则。
专项监督保障大局:在第九届亚冬会筹办中,黑龙江纪检监察机关构建了“四横四纵”的监督格局,对34个重点项目采购进行了监督。针对亚布力赛场竣工验收的难题,纪委监委协调相关部门依规依法快速解决,确保了廉洁办赛与高效推进的统一。
从“惩”到“治”的系统施治
黑龙江反腐不仅限于查处个案,更注重标本兼治。在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徐德祥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陈波“对抗组织审查”“滥用职权”、孙劲涛“干预插手司法”等违纪违法细节被公开,成为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
省纪委监委同时推进“防的堤坝”建设:驻省体育局纪检监察组组织亚冬会执委会240余名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全省提出“十严禁”负面清单,严禁赛事期间的违规吃喝。激励与约束并重也是黑龙江的特色。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出台政策组合拳:精准处置、规范问责、惩治诬告、澄清正名、跟踪回访,释放出监督执纪的正向效应。正如边学文所强调:“谋事干事成事”的氛围需要纪律保障,也需要组织的关爱。省纪委常委会上那句“将法治精神和制度安排规范应用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宣言,正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转化为现实。当于宏、孙吉舜等厅级干部被查处的消息连续发布,当值班室的一瓶酒、一顿饭也能触发严肃处理,黑龙江的反腐之路,正越走越宽广。